在干旱及水资源紧张地区,为降低冷却系统对水的依赖,火电机组普遍采用直接空冷凝汽技术。然而,该冷却方式对环境温度变化高度敏感,尤其在夏季高温时段,空冷效率显著下降,进而导致凝汽器背压升高、机组效率降低、单位电量煤耗增加,直接推升发电成本。因此,进一步提升空冷系统效率,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节能与灵活性提升的重要方向。
以某66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,若通过改进手段每降低1kPa背压,可减少发电煤耗约1.5g/kWh。按高负荷运行时段年运行1000小时计算,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950吨,折合直接经济效益超420万元,兼具碳减排与经济收益。
针对这一需求,我组自主研发了相变蓄热式尖峰辅助冷却系统,通过“低温储冷+高温释冷”机制,采用安全廉价的无机盐相变材料和热管传热技术,充分挖掘昼夜环境温差和规模化利用环境冷量,能够在不增加水耗、低能耗的前提下,实现对直接空冷机组的尖峰冷却。

为验证技术可行性和拓展性能边界,我组搭建了相变空冷器实验台,具有如下创新功能:
1. 多类型相变材料评价
实验平台支持多种安全、低成本、高潜热相变材料的评价。材料可依据余热温度动态选配,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与环境安全性,为系统在不同地理气候与热源场景下的灵活部署,提供数据支撑。
2. 翅片性能评价
实验平台可灵活切换直片、波纹片等不同翅片结构,便捷地开展换热效率对比。通过量化翅片形态、布置方式、表面处理等因素对整体传热效率的影响,为空冷系统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数据基础。
3. 综合分析冷却空气对换热能力影响
实验平台可在不同流速与温度区间下测试系统响应,揭示空气流速与环境参数对热管导热能力和相变效率的协同作用,提供电厂实际工况下的运行策略优化依据。
在“双碳”战略驱动、电力系统向高比例可再生渗透的背景下,该项技术为传统高耗能基础设施提供了一条低成本、低水耗、易推广的节能改造路径,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与战略价值。